沒有處理心理創傷的能力,就不會真正地長大成人
時間:2022-06-28 22:07:26 來源:云播心理 作者:
-01-
一個人心里受過的傷,能被時間治愈嗎?
知乎一個熱門話題,一個人心里受過的傷,能被時間治愈嗎?
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大多數人,意識不到自己心里有傷
心理學上,把一個人經歷的心靈傷害分為兩種,大到天災人禍等“急性創傷”,小到一句惡言惡語留下的“隱形創傷”。
前者是親人離世、性侵、車禍、校園凌霸等等,讓人難以接受的崩潰時刻。
而后者,過往的經歷在心里不知不覺留下了陰影。
但這樣的心理創傷,往往是“隱形”的,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心理有傷。
試想一下,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小時候常常聽到父母的責備,從小沒有得到足夠的愛
一直被老師否定,仿佛成績不好的學生就不值得被尊重
被同伴排擠、瞧不起,他們眼神、笑容都那么諷刺
遇到過渣男,感情磕磕絆絆,求而不得
上司打壓式的“教導”,曾讓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這樣的時刻,往往顯得難受又漫長,但我們以為時間一長,再難受也會過去了。
然而,被我們忽視的心理創傷,只是被我們“假裝忘記”,其實它們早就刻在我們的情緒、自我價值感中,變成你性格的一部分,實實在在影響著今天的生活。
當你靜下心來,仔細覺察,自己是否有這樣的外在表現?
強烈的自我攻擊
常常否定自己,覺得什么事都做不好,出了問題非常容易自責,覺得是自己的原因。與人交往,總不敢自信地說話,遇到喜歡的人,更是不敢靠近
被糟糕的情緒籠罩
更多感受到不安、焦慮、無助,人際關系中容易被激怒,卻又壓抑自己的壞情緒,充滿憋屈,心里始終開心不起來
過于敏感脆弱
害怕出錯,害怕被否定,社交中不自信,戰戰兢兢,很難真正信任和依賴他人,哪怕再親密
莫名的軀體反應
一些創傷會藏在我們身體里面,莫名其妙的頭疼、腹瀉、身體不適,或者做噩夢,很可能是早年創傷記憶的結果
外在不如意的表現,根源往往來自內在。
如果這些說的也是你,那是在提醒你,向內看,或許那里有沒解開的心結,沒過去的坎。
-02-
一個心里有傷的人,
往往陷在人生的創傷模式中
如果一個人心里的傷,始終無法自我調節,又沒有得到治愈,就會像身體的傷口一樣,發炎、化膿。
最后漸漸固著成“心靈受傷—敏感脆弱—自我攻擊—受傷更重”的創傷模式,發展成更嚴重的心理障礙。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認為,創傷是一些成人心理疾病、不健康人格形成的一個重要來源。從創傷心理學看來,甚至所有的心理問題,都可以從創傷角度去解釋。
“早年沒有得到妥善處理的創傷,即使現在看起來相安無事,但遲早會發作,突然某天表現出攻擊性,要么傷害他人,要么傷害自己。”
而這樣的“傷害”,最終又像感冒一樣,向周圍傳遞。
創傷往往會橫向傳遞給家人,所以伴侶之間互相指責抱怨,整個家庭氛圍變差。
或者縱向傳遞給孩子,受傷的大人,養出受傷的小孩,曾經的受害者變成施害者。
-03-
人心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那么,是否一個曾經受傷的人,只能在心理陰影中度過一生呢?
并非如此。
“創傷可導致心理障礙,也可促使人成長,多數人成長了。”
那些理清自己心理創傷、讓傷口愈合的人,會發現自己內心變得更強大了,因為經歷了痛苦,心理承受能力也變得更好。跟以前的自己相比,他們多了一份從容自信。跟一般人相比,他們顯得更加堅強、明亮。
人心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要走出心理的陰影,實現成長,需要我們用專業的方法,激發出自我療愈的本能。
可以說,沒有創傷,就沒有成熟;沒有處理心理創傷的能力,就不會真正地長大成人。
——施琪嘉
施琪嘉早年也曾遭遇創傷事件,突如其來的車禍,父親去世,讓他的心靈遭到重創,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沉浸在一股莫名的情緒中,痛風等癥狀開始出現。
也是那時候,擁有醫學博士背景的他意識到:“一個人心理的傷與身體傷口感染相似,有的表面上看似愈合,卻在深層形成一個感染灶,日常相安無事,但在某種刺激下可能出血、發炎、化膿。”
雖然,心理創傷會對我們的大腦身體和心理都產生負面影響,但專業的咨詢師,會在建立良好治療同盟的基礎上,由淺入深地帶領著求助者一起探索,直到求助者最終能逐步走出受傷狀態。
來源:云播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