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曾說過: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

  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同承擔,困難也就不復困難;

  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

  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偶遇。”

  是啊,家,是一個有溫度的詞。

  它不僅是我們身體休息的地方,更是我們心靈??康母蹫?。

  對于孩子來說,家庭是他成長的樂園,孩子未來的模樣,多多少少都會受家庭的影響。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教育無法撤回重新再來。

  作為父母,我們要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長環境。

  那么,給一個孩子最好的托舉是什么樣子的呢?

  廚房有聲

  俗話說,“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幸福的家庭,離不開一個熱氣騰騰的廚房。

  前段時間經常會看蜀中桃子姐的視頻,每次看完都覺得很溫暖,很感動。

  蜀中桃子姐與丈夫包立春,視頻里,她的廚房,沒有高大上的設施,也沒有精心陳設的布置,甚至可以說是“簡陋”。

  但就是在這個樸實的農家廚房下,他們一家人有時斗嘴,閑嘮家常;

  有時候桃子姐在燒菜,兒女沖進廚房跟媽媽學兩招;

  在廚房忙碌一番后,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用飯談天,聊聊今天發生了什么趣事。

  每一天都熱氣騰騰,洋溢著幸福的氛圍。

  桃子姐的每一道農家菜的做法都非常簡單,從缽缽雞,番茄炒茄子到豬油拌飯。

  即便擺出來沒有五星級飯店的感覺,可就是會讓人感覺親切。

  僅僅幾平方米的廚房,讓這個看起來非常普通的家庭充滿了溫暖和人情味。

  桃子姐在采訪中動容地說道:

  “一家人吃飯有滋有味,我就開心。”

  這些發生在廚房里真實的生活互動,都讓這個平凡的家有了溫情與溫度。

  廚房,看起來微不足道,卻又是每個家庭不可或缺的地方。

  黃磊曾經說過:

  “做父母親的,給兒女最好的禮物,就是那些做給孩子一餐又一餐的飯。”

  這一餐又一餐的飯,最終還是會體現在孩子身上。

  孩子會知道: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所以我們要好好在一起吃飯,每天在一起吃飯,就是我們表達愛的方式。

  從小在這樣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能習得愛和被愛的方式,自尊自愛,溫暖而堅定。

  一個家,一個廚房,父母不僅向孩子傳遞了愛和溫情,也傳遞了熱愛食物、熱愛生命的人生觀。

  溫暖的廚房,讓孩子懂得,食物是一種治愈良藥,可以打破疲憊;

  熱鬧的廚房,讓孩子感受到,食物是一份親情的承諾,可以傳遞真愛。

  廚房,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傳遞著愛和溫情,也展示著一個家庭的幸福程度。

  書房有香

  最近和一位媽媽聊天,感觸頗深。

  都說孩子要富養,她也拼盡全力想給孩子最好的,尤其在教育方面:

  買學區房,請家教,報各種興趣班……想讓女兒贏在起跑線上。

  然而在一次家長的小聚會上,她卻發現有的孩子能落落大方的介紹自己,表達想法,而女兒和其他一些孩子,在一邊支支吾吾,明明也想和小朋友分享生活,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后來和其他父母交流的時候,一位家長一針見血:

  “ 現在的孩子不缺錢,不缺才藝,但缺閱讀。”

  因為表達能力,理解能力都是和閱讀能力直接掛鉤的。

  “我以前從沒想過閱讀能有多重要,但那次聚會卻讓我看見,原來一個閱讀的孩子,和不閱讀的孩子,差距那么小就已經體現出來了。”

  這位媽媽的這句話,讓我一下子想到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

  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的差生。

  還記得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來了一位少年擂主。

  年僅10歲的韓亞軒。

  小小年紀,卻落落大方,各種詩詞信手拈來,此后更是在《挑戰不可能》里,與對手打了一場112輪的“飛花令持久戰”,最終奪冠。

  在接受采訪時,他直言:閱讀,是我最大的愛好。

  通過閱讀,讓我能夠汲取到很多樂趣,領略到不一樣的世界。

  古語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許多父母知道買昂貴的學區房,卻不知道自家的書房,更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想起了《我們仨》,楊絳先生用溫和平靜的口吻描述他們的家庭生活:

  三個人窩在家里看書,自娛自樂,自給自足,就像一座溫暖的孤島。

  微風吹過來,一切都很好。

  難怪她會說:“我們三人一起,總有無窮的樂趣。”

  來自書本、知識與文化的樂趣,需要父母以身作則,帶著孩子去尋找。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對書本感興趣的孩子背后,通常都站著同樣熱愛閱讀的家長。

  一個孩子,若是長期浸潤在書房的文氣中,一定會保持著永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對生活的熱忱和希望。

  臥室有話

  表姐小言有個習慣,每天晚上九點,家族群里準時失聯。

  有好幾次,我們前一秒還在相親相愛一家人的群里打視頻電話,下一秒時間一到,她匆忙打個招呼之后,視頻一掛就再也沒有了回應。

  一開始,大家都很納悶,但在聽了表姐的解釋之后,倒也都理解了:

  “孩子準備睡覺了,我得陪他。”

  盡管表姐白天的工作很忙,有時甚至還需要加班,但晚上的那幾個小時,表姐全都雷打不動的給了孩子。

  表姐的孩子,那可是一個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各方面都很優秀,而且待人接物得體禮貌、在家懂事體貼,跟媽媽的感情更是沒得說。

  這么一想,表姐的孩子這么優秀也是不無道理的。

  教育家米歇爾·博芭曾指出,一天中,親子陪伴最高效的時間段有三個,其中之一便是晚上睡覺前。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在睡前陪孩子閱讀,卻很少有家長在閱讀完了之后,抓住這種“二人世界”的專屬氛圍,繼續跟孩子聊聊天。

  這真的是錯過了一座巨大的寶礦。

  事實上,睡前在臥室陪孩子聊聊天,勝過講100遍大道理,更勝過讀書無數。

  一個孩子,在最需要安全感和愛的童年,每天晚上能有爸爸媽媽陪她聊聊天,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份彌足珍貴的禮物。

  心理學家Susan Harter也曾說過,嬰兒至幼兒期間父母對孩子的無條件支持和積極關注,是奠定孩子身心健康健全、一生自尊自愛的基礎。

  睡前,陪孩子聊天,就是給予孩子關注的最好的方式。

  很多家長可能會有這份心思,卻覺得自己沒那個技術——不知道跟孩子聊什么。

  其實,只要走心,姿態平等,氛圍輕松,聊啥都可以的。

  如果實在還是找不到切入口,你也可以按照小編提供的這些點去試試,慢慢地,你們就找到自己的那一套聊天方式。

  1.今天遇到了什么特別的事情;

  2.今天有什么開心的或不開心的事嗎;

  3.你跟你同桌現在玩得來嗎;

  4.你在班上玩得最好的小朋友是誰;

  5.圍繞今天家里發生的特別的事情展開討論,比如奶奶生病了,我們該怎么做,家里冰箱壞了,我們該怎么做,等等;

  6.可以聊聊周末的計劃,看什么電影,去哪里玩,讓孩子來參與策劃

  7.可以聊聊最近他的學習狀態,哪個學習習慣需要改進;

  8.跟孩子聊聊你小時候經歷的糗事、挫折,孩子會覺得很好玩或很震撼,能增強孩子的抗挫力;

  9.跟孩子聊聊你小時候學習、成長的小事,讓孩子看到一個更加豐富的爸爸或媽媽,對他們的人格、性格發展都有幫助;

  10.跟孩子聊聊你工作上的事情,孩子能體會到父母工作的不容易,更會自發地做好自己;

  ......

  和孩子聊聊天,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臥室,就猶如一根紐帶,聯結了父母與孩子的心。

  由此,家長得以傾聽到孩子內心真正的聲音,親子關系進一步增進,孩子的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情商也將有所提高。

  請相信,你陪孩子咿咿呀呀的這段短短的時光,日后會還你一個大大的驚喜。

  曾讀過一位名人的話:

  “理想的幸福的家庭既不遙遠,也不會從天而降。

  它應靠自己的力量去求得,靠全家人齊心協力去建立。”

  一個家庭最好的模樣,就是廚房有香氣,書房有文氣,臥室有笑語。

  父母把關好這三個家庭要素,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成長氛圍,才能讓孩子在愛的熏陶下,成長得更加優秀。

責任編輯:木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