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我們桃源一中五名小記者在縣關工委和關心下一代網的組織下來到烏云界,感受到了烏云界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魅力并與扎根在烏云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年輕科研人員舉行了采訪座談。

  上午,我們在沙坪鎮中學珍稀動植物標本館參觀。在館內,我們看到了許多動植物標本:紅腹錦雞、白頸長尾雉、中華秋沙鴨……由于館內標本的保存需要干燥,館內沒有安置空調,但有一臺抽濕機。館內很熱,但是張所長仍然饒有興致的給我們講解著,尤其是講到中華虎鳳蝶時,張所長眼睛都在放著光,絲毫沒有注意到滿頭的汗,以及濕了一遍又一遍的褐色襯衫。從張所長的口中,我們了解到,中華虎鳳蝶是中國獨有的蝶類,被譽為昆蟲界的“國寶”,曾經一度瀕臨滅絕??粗腥A虎鳳蝶精美的標本,那黃黑相間的特殊紋路正如一道道虎紋一樣,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張所長驕傲地向我們介紹道:烏云界保護區境內現在有中華虎鳳蝶1000多只,是世界上中華虎鳳蝶種群數量最大的地方,多次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湖南日報等權威媒體報道。一滴滴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頭上滾落,但張所長不為所動,依舊繪聲繪色的介紹著??吹酱朔N場景,我被張所長這種熱愛、堅持與敬業所感動。

  下午,我們與張所長來到訪談室,暢談整整兩個小時。張所長與我們講起他的求學經歷。他來自牯牛山,是一個為了夢想不斷打拼的追夢人。張所長自嘲道:“我那時候求學讀書的信念就是千萬不能再回去跟我爸一樣放一輩子的羊了。”他從初中就離開家,在桃源一中讀書,離家鄉三四十里路,一個人在桃源,沒有親戚熟人,一切都得靠自己,但他不斷堅持著,拼搏著,考上了武漢大學。后來,年輕氣盛的張所長報考了北京大學的研究生,但遺憾的是面試時有些失誤,落選了。張所長回憶起那時候的落寞時光,平靜地與我們談論著他那艱苦的求學經歷。我很佩服他,能將自己的痛苦經歷這么坦誠而又平靜地講出來,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張所長問起我們的志向,很巧的是,我的理想大學也是武大。我們五個小記者都依次說了自己的理想,張所長欣慰地笑著,“看見你們我感到很親切,現在你們這么朝氣蓬勃,我很高興啊!”

  當我們問起張所長的工作時,張所長告訴我們,一開始來烏云界時,也有很多人的質疑聲,但是他選擇了沉默,用自己的硬本事、專業知識證明了自己。工作在別人看來很無聊——蹲在草叢里好幾個小時,枯燥無趣。但是張所長卻說,我很熱愛我的工作,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很感興趣。是的,興趣對于一個人來說十分重要。正是因為興趣,張所長一直在這個小小的烏云界工作了14年。他說:“我并不覺得這是屈才,我能做我感興趣的一份事業,用我所學的知識在林業生態保護發光發熱,是一種幸福感與價值感享受。何況,我是山里人家的孩子,是大山養育了我,回山里為父老鄉親服務,報答養育之恩也是人之常情”。

  張所長也告誡我們,我們要有家國情懷,警惕身邊潛在的敵人??吹狡届o水面下的暗流涌動。我們要相信黨,相信國家,要具備理性的思維,會分析,不要被敵人所蒙蔽了?,F在的社會仍有光照不到的地方,但正因為經歷過黑暗,才更加追求光明。張所長那和藹可親的笑容,字字懇切的教誨,兢兢業業的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什么是君子?

  我想,張所長這般相信祖國、淡泊名利、愛崗敬業、熱愛自然的人值得稱為君子。

  烏云界之旅,不僅親近了自然,更讓我對家國情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只要不被一葉障目,便會滿目青山”,期待著我們這一代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