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桃源是湘鄂西和湘鄂川黔兩個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覃振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翦伯贊的故鄉,是湘西北第一個、全國第一批建立紅色蘇維埃政權的縣,是紅二、紅六軍團長征途經地,是賀龍、蕭克、廖漢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斗過的地方。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先后有4000多名桃源兒女跟隨賀龍參加紅軍,全縣為革命犧牲者達15670余人。多少功勛人物,多少革命事件、紅色故事讓人蕩氣回腸。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我們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桃源縣融媒體中心推出《百年風華·黨史上的桃源》欄目,讓我們穿過歷史的長河,踏尋紅色足跡,追憶崢嶸歲月,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今天推出第五十期:桃源黨史人物:羅剛成。

  羅剛成(1919— 1983),1919 年 5 月 4 日出生于桃源縣境北部九溪鄉雙龍村(今九溪鎮興龍村)。1944 年,從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畢業后,回到家鄉,從事教師工作并積極參加中共革命活動。歷任中共桃源外圍組織革新社社長、中共桃源九溪支部書記、桃源縣第一中學校長等職務。

  1944 年至 1949 年,羅剛成先后在常德城的漁父中學(今常德市第五中學)和桃源縣漳江小學、陬溪小學和高東鄉(今雙溪口鎮)大公小學任教,并任九溪中心小學校長。

  1949 年 5 月,羅剛成參加中共外圍組織革新社,后被選舉為社長。革新社的宗旨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為廣大勞苦大眾謀幸福,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新社會,為迎接解放做一切準備。短短幾個月,革新社發展社員近 300 人,主要從事發動群眾和保護工廠、交通、郵電、糧倉等地下革命活動。7 月,羅剛成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九溪支部書記。中共九溪支部培養了大批共產黨員和革命干部。在人民解放軍解放桃源之際,羅剛成領導的中共九溪支部和革新社為迎接解放做了大量工作,如以湖南桃臨人民解放工作委員會名義張貼安民布告,在已解放鄉、村成立鄉、村臨時辦事處,暫時接管國民黨鄉公所事務 ;負責調查并保管轄地內積谷,供應人民解放軍 ;監視國民黨軍隊及特務分子活動,維持地方穩定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羅剛成任中共桃源縣委宣傳部干事。1953 年 1 月,湖南省教育廳任命羅剛成為桃源縣立初級中學校長。3 月,學校奉湖南省教育廳指示,改校名為湖南省桃源縣第一初級中學。由于教學質量突出,同年,學校被列為常德地區一類中學。1954 年 9 月,學校更是被湖南省教育廳定為省屬重點初級中學。1956 年,學校建立黨支部(此前與桃源師范學校合為一個黨支部),由羅剛成兼任黨支部書記。1958 年秋,學校設立高中部,同時學校更名為桃源縣第一中學,為常德地區重點完全中學。在隨后十幾年中,縣內與全國各地一樣政治運動頻發,因為寧折不彎的個性,羅剛成在“反右傾”運動及“文化大革命”期間,數次被打倒。

  羅剛成在任桃源縣第一中學校長期間,身體力行,經常深入教師、學生、課堂。1954 年,他根據自身教學經驗,編撰《怎樣上好一堂課》,印發給學校教師,對提高教學起到積極作用。1962 年,學校貫徹中央頒布的《全日制中學工作條例(草案)》(即“中教 50 條”),逐步建立以教學為中心的正常秩序,把學校工作納入進行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軌道。他鼓勵教師創新教法,并首創“考練導教學法”,即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就布置幾道思考題,督促學生預習,上新課之初由教師進行卡片測驗(考),當堂由教師講解思考題,學生邊聽邊訂正(練),教師在啟發誘導中順勢講授新課(導)。與此同時,羅剛成支持語文教師王賢君在寫作教學方面創作“單周寫命題‘大作文’,雙周寫隨筆式‘小作文’,學完范文仿寫‘片段’的作文教學法”,使學生寫作水平得以快速提高。1963 年,羅剛成在常德地區中學教學改革研究會上將“考練導教學法”和“王賢君作文教學法”予以介紹,獲好評。在典型的帶動下,全校各科教師教學方法有了明顯創新。由于羅剛成對教學質量的重視以及全校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在他任內,桃源縣第一中學教學成績有目共睹,高考多次取得驕人成績,如 1963 年高考,高 8 班高啟孝被清華大學錄取,成為學校敲開清華大門的第一人 ;1965年高中部 98 名學生參加高等院校招生考試,錄取 94 名,升學率達 95.6%,居湖南省第二名。

  羅剛成在工作中鐵面無私,人稱“鋼鐵校長”。在羅剛成校長的領導下,桃源縣第一中學聲名鵲起,當時很多教師和學生想進該校工作和學習。羅剛成校長聘任教師首重德才兼備,不看文憑只看水平,新來的老師,先讓你上課,他隨時來抽查聽課,講得好,他滿意了,才能正式上崗 ;講得不好,他或是嚴厲批評,或者掃地出門,不留一點情面。在招收學生方面,他堅持“逢進必考”原則,不徇私情,嚴格把關。即使縣領導子女想進一中,但成績不夠,羅剛成校長也一律不給面子。他胞妹多次央求照顧女兒免試入學,他嚴詞拒絕說 :“升學要憑成績,要想升學就得參加考試。”終未答應。羅剛成長期住校,以校為家,生活儉樸,與師生同艱苦,睡的是公家的木板床,吃的是師生普通膳食。開餐時堅持像學生一樣站隊購買飯菜。有一次,廚房售菜工友給他舀肉時以雙份做一份,他予以婉辭批評,并叫工友立即舀回一半。

  羅剛成在工作中堅持實事求是,對上級指示積極貫徹,但不盲從。自 1957 年開始,縣內政治運動逐年增多,頻繁的政治運動,使學校的教學受到沖擊,極大地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但在羅剛成領導下,學校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及時地糾正了偏差,使教學適時得到調整、恢復和發展。1957 年“反右派”斗爭中,上級確定縣第一中學教師莊宗明為“極右分子”,指示羅剛成組織力量批斗。羅剛成一面向上級如實匯報,用事實說明莊宗明平時表現好,鳴放意見屬認識問題,一面請求上級派人調查后再作處理。后經中共常德區委調查,證明羅剛成掌握的情況屬實,莊宗明終未被定為“右派分子”。1958 年“大躍進”運動中,上級分配給縣第一中學生產水泥 130 噸的任務,羅剛成如實匯報“一無技術,二無設備,實難從命”;上級指示縣第一中學上政治課時對學生要搞“運動式、戰役式”,他說“教育是經常性的,不能打突擊”;上級要求廠(工廠)校(學校)合并,打亂班級制,實行部隊式的“連排管理制”,他說“班級打亂了,學校會一團糟。”有教師出于對羅校長的關心,建議不妨虛報成績向中共縣委“報喜”,他婉言謝絕 :“向黨匯報,應該一是一、二是二,實事求是,不能圖避個人風險而搞浮夸。”1959 年“反右傾”整風運動開始時,上級要羅剛成匯報批斗對象,他說 :“我們還沒有仔細研究,一時很難確定誰是斗爭對象。”他這種實事求是的作風,竟被誣為“反黨反社會主義,反對三面紅旗”。1960 年 2 月,他被錯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遭到殘酷斗爭,身心備受折磨,肋骨內臟嚴重創傷,校長職務被撤,“貶”到桃源師范學校食堂賣餐票。1962 年 8 月,落實政策,羅剛成昭雪平反,復職任校長,主持學校工作。1969 年 3 月,羅剛成被打成“死不改悔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開除黨籍,開除工作,遣送至九溪白巖林場管制勞動 4 年。1973 年 9 月,經過平反,由縣革命委員會發文對羅剛成撤銷處分,恢復黨籍,重新任命為桃源縣第一中學副校長。

  1981 年 5 月,羅剛成身患骨癌,截去左腿,但他拖著病殘之軀,多次給中共桃源縣委寫信,就建設縣第一中學提出許多寶貴建議。1983 年 1 月 20 日,羅剛成病逝,終年 63 。彌留之際,他念念不忘學校工作,仍以“辦好一中”相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