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
時間:2020-09-18 12:45:57 來源: 作者:桃源一中 馮桂輝
您孩子參加這樣的體力勞動嗎?吃過這樣的苦沒有?
唯物辯證法指出,任何事物發展的方向和總趨勢是前進的,但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曲折,在曲折中前進。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這一原理明確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一生總是不斷前進和上升的,但不可能一帆風順,總要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一經典名句,從詞面上解釋,吃得千辛萬苦,才能獲得功名富貴,成為被尊重、愛戴、敬佩的人。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體現了人生發展的趨勢,以及取得人生輝煌的途徑。同時,也告訴我們如何正確處理“吃苦”與“人上人”的辯證關系。真正掌握這句話的深刻內涵,不能簡單地從詞面上去理解,更要從深層次去把握“人”與“苦”的關系。今天青少年什么都不缺,就缺吃苦精神;什么都吃了,就沒吃苦。吃苦與做人存在辯證關系。
吃苦,形式多種多樣
人的一生遇到的苦五花八門,多種多樣。人生有幾種苦必須要吃:學習之苦,人人都會經歷;生活之苦,從小必須體驗;饑餓之苦,不失自尊,不食嗟來之食;學問之苦,要守得住清貧,能持之以恒;貧困之苦,不貪婪,拒絕一切不義之財;孤獨之苦,不羨慕外面的燈紅酒綠,富貴達人;磨難之苦,應該擺脫沮喪與消沉等等,這些都是人生所要面臨的苦。但凡成大事者,必須要經歷種種苦難,感受各種磨難,克服困難,戰勝困難,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段饔斡洝分杏涊d了唐僧帶領他的徒兒,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從西天取回了真經,夜以繼日進行翻譯,完成了鴻篇巨著,給后人留下了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
人生雖然面對很多苦,但吃苦很有講究,不是所有的苦都能給你帶來快樂和幸福,帶來人生的輝煌。有幾種苦不能吃,如啞巴苦,“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是一種內心的痛苦,無法向人傾訴,只能深深埋藏在心底里,成為人生永久的秘密。
無用之苦,吃苦有講究,不能盲目,更不能沒有理想和目標。生活中有很多人平時很辛苦,吃的苦很多,一輩子吃苦,就是沒有任何回報,沒有什么意義的。再怎么拼搏與奮斗,總是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生活在社會對底層的人,如農民、工人以及其他一般職業的人,愚昧還是愚昧,貧窮還是貧窮。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人還是那樣的人。
老實之苦,老實人往往吃虧。人不能太老實,不能太善良。忠厚老實是人的一種良好品性,也是做人的一種品德。但不能無原則的老實,否則,你會吃苦。輕則上當受騙,重則害了自己和家人。你的善良、忠厚要分別對待,面對沒有道德底線的人、缺乏人性的人、邪惡之人,你不能善良,你應該鼓足勇氣,要么遠離,要么奮起抗爭。
吃苦,人生必經體驗
吃苦是必然的,任何人不可回避,很多苦會伴隨你的一生。有生活之苦、學習之苦、工作之苦、事業之苦、離別之苦、病痛之苦、辛勞之苦等等。每個人必須要面臨很多的苦,有的苦根本無法避免。要生存與生活就得奮斗,奮斗就必須要付出,解決奮斗過程中出現的一切問題,承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忍受委屈、誹謗、陷害、打擊等。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凡是成就大事業的人,都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過程,經受了挫折與失敗的考驗,踏著泥濘勇往直前。吃苦越多,體驗與感受越多,人生閱歷越豐富。
每個人都要生活,生活必須要面對酸甜苦辣;面對工作,不可能事事順意;面對事業,不會一切順暢;面對人生,絕對不會一帆風順。因此,吃苦是絕對的。但又是相對的,不同的人,吃苦是不一樣的,只是多少、先后與程度的問題。吃苦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一。
吃苦,與做“人”的關系
做“人”是指做人上人,成為社會有用之人,有理想有追求的成功之人。吃苦與做“人”之間的辯證關系是什么?吃苦是做人的前提和保障,做人是吃苦的結果和目的,二者是相互相成的關系。要成為人上人,必須要先吃苦,敢于吃苦。先苦后甜,吃苦在前,做人在后。
吃苦與享受蘊含著一定的哲學道理,同樣要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吃苦在前必定享受在后,享受在前必定吃苦在后。人生中有很多的苦應該從小感受和經歷,從小要培養毅力、意志,要讓孩子親身體驗和感受,任何人絕對不能替代。例如生活之苦、讀書之苦、工作之苦等。如果一個人在青少年不愿意吃苦,不敢吃苦,貪婪享受,總是回避必須要吃的苦,那么人到中年、老年會遇到更多的苦難。不處理好這個關系,盲目追求享受,人一輩子可能就無法避免生活之苦、勞作之苦,一輩子將要慢慢品嘗,這是人生的悲哀。
人的一生一切順利,萬事順意,不會遇到任何困難,不會吃任何苦,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不符合辯證法的道理。哪怕是出生在特別富有、非常高貴的家庭,也會遇到很多煩心事、麻煩事。生活在這種環境之中的人,從小得到家人的呵護、寵愛、溺愛,一切非常順暢,萬事如意。他們沒有經歷困難和挫折,沒有體驗生活的艱難,心理脆弱,心理抗震能力差。如果一旦家庭動蕩、變故,或者步入社會之后,經不住社會各方面的考驗。社會大環境與自己平時的生活環境相差甚遠,吃苦、受難一定會接踵而來。
吃苦,決定人生高度
成大事者,心中必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志存高遠,心無旁騖,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磨礪自己的意志,追求人生的目標。不會被困難嚇倒,不會因阻力而退縮,不會為挫折而喪失原則和信心。人只有在苦難中接受鍛煉,磨礪意志,頑強毅力,才能成就事業??嚯y有時讓人冷靜、思考和抗爭,更堅強人的斗志;苦難讓人積累豐富經驗,增長更多智慧,戰勝困難與挫折,最后走向成功。
古人“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這些都是在極其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下,有著驚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了流傳千古名篇巨著,實現自己人生理想和目標。古今中外,無數成功者、名人、偉人,都經歷了艱難困苦、挫折以及失敗,才取得事業的輝煌。
對于個人來講是如此,就集體、國家和民族來看,更是如此。當年為了北上抗日,躲避國民黨的圍剿,紅軍長征吃的苦還少嗎?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新中國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當時國際社會環境極其惡劣:政治孤立、經濟封鎖、軍事打擊。國內環境也很艱難,國民黨殘余、土匪騷擾、敵對勢力破壞,共產黨由打天下要轉向管理天下,缺乏管理經驗,等等這些困難,嚇倒了共產黨人嗎?沒有。經過共同努力,克服困難,戰勝挫折,國際環境逐步好轉,經濟建設成就巨大,人民的斗志越來越堅強,中國的綜合國力迅速提高,國際地位迅速提升。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中國已經完全擺脫了貧窮落實挨打的局面,這種局面絕對是一去不復返了。國人團結一致,齊心協力,艱苦奮斗,勇于拼搏,共同建設更美好的中國,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吃苦,定能厚積薄發
讀書非常辛苦,是青少年人人要經歷的苦。讀書一定要發憤,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獨。不怕嚴寒,不怕酷暑。要有古人“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借光”、“秉燭夜讀”等精神,要有毅力、恒心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意志。讀書雖苦,但并不是人生之最苦。你覺得讀書苦,其實別人讀書比你付出更多、更苦,全國的學生都非常辛苦,這是不需爭論的事實。能忍受讀書之苦的人,必定能走上通往成功人生、輝煌人生之路。你現在覺得讀書苦,不愿意吃這個苦,忍受不了這個苦,那么在你今后的人生中,一定會遇到比讀書更苦的事情,到那時你將怎么辦呢?
青年學生要想進入理想的大學,一定要敢于吃苦,勇于吃苦,善于吃苦。人生發展需要吃苦,要想成為人上人,取得人生的輝煌更應該吃苦。每個人要明白,吃苦不一定人人有成就、有作為,不一定人人都能取得事業的成功。因為成功不是簡單吃苦就能實現的,它與人的智力與非智力、客觀社會條件、人生發展機遇、良好的情感與道德等很多因素有關。特別是沒有經歷讀書之苦,缺乏文化知識與文化素養,不具備人生大的格局,沒有很高的境界,視野不寬廣,更不會取得成功。這種人可能一輩子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只能一輩子吃苦。
吃苦不一定能取得人生的成功,但不吃苦一定不能取得事業的輝煌。從另一個角度看,吃苦是一種情感與品德,是一種鍛煉與磨礪,是一種閱歷與積累,是一種支撐人的精神與品質,更需要厚積薄發。任何成功者需要有堅強的意志與毅力,接受困難與挫折的磨練,具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與膽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人上之人。
人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簡單,也不要那么天真幼稚,更不要把一切事情都想得那么美好。由于生活的變數無時不在,工作與事業的困難無時不有,很多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順暢、順意和順心。每個人要有良好的心態,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以百倍的勇氣,堅強的毅力,頑強的斗志,拼搏的精神,努力把握自己的未來,創造事業與人生的輝煌。
責任編輯:翦芳
上一篇:學生睡眠不足問題依然存在